最近北台灣缺水嚴重.因而政府下令實施人造雨.中央氣象局以地面人造雨為主.
空軍氣象單位則以實施空中人造雨為主。
到底這兩種造雨方式哪一種有效.根據國內外研究報告顯示.
無論是地面人造雨或是空中人造雨.都能夠使降雨量增加10%~15%。
但這裡兩種造雨方式各有利弊
地面造雨.燃燒碘化銀.器具簡單.容易攜帶.成本低.造雨時間可維持數十小時.
用人少。機動性大。但無法控制有利的雲層。
空中造雨.國內目前使用乾冰及食鹽水.消耗的乾冰量會比燃燒的碘化銀的成本高.
人力多.飛機成本高.夜間無法實施.造雨時間短.危險性高.
但可能有效的進入有利的雲層造雨.成效快。
但造雨時間短.最多二小時因為受限乾冰及鹽水的裝載量。
空中造雨有它的危險性.為一般所不知的。因為國內沒有氣象機。
需要造雨時都是臨時調配兩架C-130運輸機.早期是使用C-119型機.
軍用機是以軍事用途為主.機上完全沒有造雨所需的氣象裝備.
是以最簡單的?難方式去實施。
當它飛行到所預定的高難度.約在12000尺到25000尺之間.
打開機門.拋投乾冰及鹽水。
在又厚又濃又密的雲層中穿梭.不但飛機非常巔波.
且溫度又低在零下5渡~15度C之間.空氣稀薄必須要用鋼索固定身體.
以免被強風吹走。
在造雨過程中因灑過乾冰及鹽水雲層中會發生劇烈變化.甚至有雷電發生.
因此對飛機的安全有嚴重影響.所以每次空中造雨.
我們對這些不畏生命安全的空中英雄應致最高的敬意與謝意。
雖然有時造雨成效不如理想.但他們仍然冒險去達成。
台灣空軍氣象聯隊自西元1977年開始造空中人造雨到民國83年止.
其中以西元1979年的5月共造雨二十八天.是空中造與最多的一年。
空中造雨雖然危險.但從來沒有一個單位為這些辛苦且危險的造雨英雄投保意外險。
現在又在缺水.同時三月15、16兩日實施兩天的空中造雨.
在此特別呼籲有關單位(申請造雨單位)為這些空中造雨英雄投保意外險。
同時希望能配合地面造雨同時實施造雨效果會更好。